中国化纤网 - 化纤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行业动态 | 行情快迅 | 纺织要闻 | 企业动态 | 综述评论 | 纺织动态 | 统计数据 | 国际纺织 | 海外财经 | 能源动态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纺织动态 > 领头羊入疆 拉动纺织产业升级
6.biz | 商业搜索

领头羊入疆 拉动纺织产业升级

信息来源:huaqian.biz   时间: 2012-01-13  浏览次数:1419

    “如今,新疆已成为投资热土,各地大兴土木,建筑材料一度供不应求。”2011年3月间,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伟挺向记者描述新疆的投建场景。
   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文英分析,经过过去几年的高速发展,中国棉纺织业规模达到1亿多锭。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令需求减少,从而导致产能出现相对过剩。棉纺织对资源要素成本非常敏感,因此产业转移的趋势也更加明显。河南、新疆等产棉区,便成为承接转移的首善之区。无论从促进经济增长,还是从保证就业的角度来看,入门成本不高的纺织业给这些区域带来的益处不言自明。尤其在新疆地区,发展纺织业似乎已成为一个战略性举措。
    在为期近两周的采访中,记者深深感受到,产业转移已经如火如荼,新疆纺织的未来宏图也已初具雏形,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前景正在人们面前展现。而在这个蓝图中担纲领衔的便是内地入疆的这些龙头企业,他们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,带动新疆纺织业整体提升,同时也在改变中国纺织业的整体布局。
    新疆能否成为今日深圳
    新疆自治区经信委副主任梁勇对新疆的感受与孙伟挺相同。他说:“1990年6月,我曾去过深圳,那时的深圳与现在的新疆有些相似,成千上万商户来此淘金,人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全往这边涌。”尽管经济上与内地发达地区有20年的时间差,但在梁勇看来,新疆的后发优势相当明显。
    “在新疆的经济构成中,重工业太‘重’,轻工业太‘轻’,两者工业产值比约为9∶1。”梁勇说,尽管如此,纺织业却享受到最多的优惠政策,如为了解决物流的先天不足,政府给予棉花出疆400元/吨的补贴,纱线的出疆补贴也由400元/吨提升到500元/吨,坯布亦然。而据新疆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刘燕宁介绍,纺织企业的一些小税种也获准减免,银行贷款也有所倾斜,当然最优惠的还是地价。
    目前,新疆正着力打造“两城七园一中心”,即石河子、阿克苏这两个纺织城,7个纺织产业园区以及乌鲁木齐国际纺织品商贸中心。谈到具体发展思路,梁勇说:“完善产业链,吸引大企业来疆,发展有民族特色的纺织产业。”新疆纺织服装市场有160亿元的规模,而本地自产自销的只有11亿元,另外有3亿元产品出口,“很多中高档品牌被土耳其等中东国家的产品占据。”梁勇认为,民族服饰的发展前景美好。
    但囿于下游配套不足,加上棉花资源优势,“十二五”期间,新疆纺织的发展重点仍放在前端,“要大力发展棉纺织业,提升发展化纤、毛纺和麻纺,积极发展针织、印染,培育发展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。”刘燕宁介绍道,她认为随着产业转移的深入,正在形成这样的产业格局——内地纺织企业把产业链的前端放在新疆,织布、印染、服装放在沿海,在全国形成产业链。
    这便是对优势资源的转换与整合,新疆发展纺织前道的优势何在?首先便是棉花,2011年度新疆棉花总产量约300万吨,占全国产业的40%,新疆还是长绒棉和彩棉的生产基地。如今,乌鲁木齐正在筹建棉花交易市场,辐射面将达全国。其次,人均1500~2000元的月工资对于劳动密集度相对较高的纺织业也是一个不小的诱惑。另外,在电价等方面,新疆也是全国的洼地。另外,空阔辽远的戈壁滩有着巨大的开发空间,这也是内地无法比拟的优势。
    此外,新疆还有一个独特优势——特殊的地理位置,这里已被国家定位为“西部经济的增长机,向西开放的桥头堡”,喀什、霍尔果斯“特殊经济开发区”的设立,打通了通往欧洲的大动脉。“以后产品直接从新疆出口至欧洲、中亚、西亚、南亚,会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费用。”刘燕宁说。
    当然,新疆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,远离市场、工业配套不足,难以发展小批量、多品种、交期短的产品。“设备换个零件,都要从内地弄过来。”梁勇说,但他认为这种局面5年内会得到改观,“一些大企业正大干快上,他们会根据自身需求来对产业链进行调整。”刘燕宁则认为,端倪已经显现,如经纬纺机准备在此建配件库,有些印染企业也已进疆,梦娜袜业、洁丽雅毛巾都来探路。“纺织老板对新疆的发展都很看好,2011年纺织投资135亿元,增长达140%。”刘燕宁说。
    或许在某些领域,新疆还一时无法与深圳比肩,但在纺织行业成为“今日深圳”是可期待的。
    羊群效应拉动新疆纺织提升
    如今来新疆投资的内地企业有30多家,都是各自领域的实力派,如华孚、雅戈尔、永翔、江苏华芳、山东如意、山东鲁泰、河南新野、浙江巨鹰等等,他们用新技术装备、高水平管理,推动产业升级,改变新疆纺织的面貌。
    徐文英在总结产业转移的成与败时指出:“产业转移并不是一转就灵,当初东锭西移为什么不成功?原因就在于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设备迁移,而应该是能力的迁移。转移的过程是兼并重组的过程,也是由弱到强的过程。”新疆纺织目前的发展速度及水平,曾让初来乍到的梁勇感到意外:“比我们想象的快得多,企业有很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,效益比内地的一些工厂还好。”而据刘燕宁介绍,未来新疆纺织发展的抓手就是“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”,对于转移过来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。
    从新疆人力资源缺乏、产业工人培养有待时日这个现实的角度出发,转移过来企业也热衷于采用新设备。孙伟挺坦言,作出发力新疆的决策后,“我一直在思考人从哪里来的问题?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路径:第一,在新疆使用最先进的生产设备。五家渠华孚有一个6万锭的车间,是华孚一次全新的尝试,从头到尾都是机台控制的信息化系统,大大减少用工量。此外我们还实施各种流程改造,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。”
    无论是投资新建的工厂,还是兼并重组的企业,华孚都不吝花巨资采购新设备。如在阿克苏新疆纺织工业城,华孚投资的100万锭色纺工业园,定位就是“具有高新、环保、节能和高附加值的现代纺织生产基地”,项目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高效色纺工艺、生产设备及信息化控制系统,目标是要“建设一个国家级的产业转移样板工程”。有意思的是,一些企业由于已历经了两次兼并,华孚收购时老职工们对其充满了怀疑,以为也会像前两次那样“胡闹几下就走人”,及至一台台新设备运进来,他们才安心:“如果不是想好好地干,老板不会花这么多钱买设备。”
    管理被公认为是华孚所擅长的,刘燕宁认为:“华孚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适合运用在新疆。”因为无论“管理在现场”,还是“用爱创造每一天”,与“热爱祖国,无私奉献,艰苦创业,开拓进取”的兵团精神是一脉相承的。在石河子华孚、五家渠华孚,很多职工是兵团后代,华孚文化又激起了他们心底的豪情。
    经过改制,不少企业脱胎换骨,获得重生。2011年7月,华孚发起了“系统学营销,大区学北疆”活动,因为上半年北疆大区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:万锭产能屡创新高;质量投诉率低,甚至无投诉;职工精神状态好,笑容写在脸上……
    梁勇说:“产业转移是一种质的提升,让我们的纺织业生出新的竞争力。”华孚等领头羊已然在践行。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化纤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